一、食材管理
采購協助與驗收根據酒店餐飲的營業情況和菜品需求,精確預估食材用量,為采購部門提供詳細、準確的食材采購清單,尤其對各類肉類、禽類、海鮮及蔬菜的規格、質量和數量提出明確要求。
協同采購人員嚴格把控食材驗收環節,依據酒店標準檢查食材的新鮮度、品質和數量。拒收任何變質、損壞或不符合標準的食材,確保進入廚房的食材質量上乘。
庫存管理建立并執行科學的食材庫存管理制度,合理規劃砧板區域食材的存放,遵循先進先出原則,防止食材積壓過期。定期盤點食材庫存,準確記錄食材的出入庫情況,及時向廚師長和采購部門反饋庫存動態,避免食材短缺或過剩,有效控制食材成本。二、人員管理與培訓
工作分配與協作根據砧板崗位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特點,合理分配日常工作任務,涵蓋食材切割、配菜準備等,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進行。
促進砧板團隊與廚房其他崗位(如爐灶、冷菜、面點等)的緊密協作,及時了解各崗位需求,保障食材供應的及時性與準確性,提升整體工作效率。
技能培訓與提升針對新入職員工,制定系統的基礎培訓計劃,包括各類食材的切割技巧、刀工手法(如切片、切絲、切丁、剁塊等)以及食材的基本處理方法。為有經驗的員工提供進階培訓,如精細食材切割(如制作刺身的刀法)、特色菜品配菜搭配技巧等,提升團隊整體專業技能水平。定期組織內部培訓和經驗交流活動,分享新的食材處理方法和菜品搭配理念,鼓勵員工共同學習、共同進步。三、菜品準備與質量控制
按標準備菜嚴格依照酒店制定的菜品標準食譜和工藝要求,進行食材的切割、腌制和配菜準備工作,確保每份菜品的食材規格、用量精準一致,保障菜品質量的穩定性。
在準備特色菜品或宴會菜品時,與廚師長及其他相關崗位溝通協作,確保食材準備符合特殊要求,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。
質量檢查在食材切割和配菜完成后,對每一份準備好的食材進行細致檢查,查看食材的切割形狀、大小是否符合標準,配菜搭配是否合理,食材有無變質或損壞情況。對于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食材,及時安排返工處理,嚴禁不合格食材進入烹飪環節。同時,分析問題原因,采取改進措施,防止類似問題再次出現。四、安全與衛生管理
安全操作規范對砧板崗位員工進行全面的安全培訓,包括刀具、剁骨刀、切割機等工具和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,以及防割傷、防滑倒等安全知識與應急處理措施。
定期檢查砧板區域的工具和設備,確保其處于安全可用狀態。發現刀具變鈍、設備損壞等問題,及時安排維修或更換,防止安全事故發生。
衛生標準執行嚴格執行酒店和衛生部門制定的食品衛生標準,監督砧板區域的環境衛生清潔工作。要求員工每餐對砧板、刀具、工作臺等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,保持工作區域整潔衛生。督促員工遵守個人衛生規范,如穿戴清潔的工作服、帽子、口罩,勤洗手消毒等。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健康檢查,確保員工身體健康,防止食品污染。五、成本控制
食材成本把控監督食材的使用情況,指導員工合理切割和利用食材,減少邊角料浪費,提高食材利用率。例如,將食材邊角料用于制作員工餐或其他菜品的配料。
分析食材成本構成,對于成本較高的食材,與廚師長和采購部門共同探討降低成本的方法,如尋找替代食材、優化采購渠道等,在保證菜品質量的前提下,有效控制食材成本。
用品成本管理合理控制砧板區域各類用品(如刀具、砧板、保鮮膜等)的使用,避免浪費。制定用品的更換周期和標準,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采購,降低用品成本。六、溝通與協調
內部溝通與廚房內其他崗位主管保持密切溝通,及時了解菜品銷售情況、顧客反饋以及下一餐的菜品預訂信息,據此調整食材準備計劃。
定期向廚師長匯報砧板區域的工作進展、食材庫存情況、人員工作表現以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,為廚房整體管理提供參考依據。
跨部門協作與餐廳服務部門保持良好溝通,及時獲取顧客對菜品食材的特殊要求,如食材偏好、忌口等信息,并將其準確傳達給相關崗位,提升顧客滿意度。配合采購部門,根據市場食材供應和價格波動情況,提供合理的采購建議,共同做好食材采購工作,保障食材的穩定供應。